「耶鲁大学」有一堂课「心理学与美好生活」(Psychology and the Good Life) 原本只有300名学生选修,没想到三天之后,突然暴增快1200 人报名,校务人员紧急从别的学院调派助教,并把教室换到可以容纳的地点,下面我们看看这堂课程的五点建议:
1、感恩:
Photo by Andressa Voltolini on Unsplash Laurie Santos给学生出的作业,其中有一项是每天花10分钟写出五件觉得感恩的事,不是单单写下对象与事件,而是回想感动的时刻,能让心底产生温暖的温度。
2、助人为快乐之本
Photo by Rémi Walle on Unsplash Laurie Santos研究发现,捐助需要的人,内心会浮现温暖的光芒。这也是在地震频传的台日两国,人民透过金钱捐助,帮助灾区重建,人们心底永远记得这份温暖,感受施比受更有福。当你感觉彷徨无助,获得陌生人出手相助,是否心底会永远惦记这份美好;我曾在国外碰到需要搭便车的紧急时刻,幸运得到老外的帮忙,心中发愿日后出国有机会自驾,看到有人路边比出大拇指要搭便车,一定要禀持助人为乐停靠让他上车,这也是为何我旅伴讶异我在纽西兰山区路边竟没多想就让背包客上车的缘故。
3、把时间花在对的地方
Photo by Ben Duchac on Unsplash这一项在英文写的是"SPEND TIME AND ENERGY IN THE RIGHT WAY",我想正好符合时下「把事做对vs做对的事」的讨论,一天之中,我们把时间是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还是不自觉挥霍殆尽,嘴巴还不停囔囔,「好忙」、「忙到没时间」呢?从去年开始,我克制不要赖在脸书或Google+社群网站,少花点时间滑手机看讯息,把时间用在生活感受,出去拍照,探索咖啡馆,逛书店,和家人相聚,接触人群反而让你更有活力。
4、充足睡眠+适度运动
Photo by Kinga Cichewicz on Unsplash我承认充足睡眠是我的罩门,必须改变当夜猫的习惯,睡不好或睡太少,身体产生疲态不说,情绪更会受影响,容易恶性循环,这是周末再怎样补眠都补不回来的。至于运动更不用说,在前面我加「适度」是有鉴于很多人平日都成了沙发马铃薯,假日卯起来去健身房,或长时间的跑步,反而对身体是一种负荷。我现在保持每日运动习惯,虽偶有一两天懒散不动,但会马上振作,运动的好处不胜枚举,自然而然我会多喝水,促进新陈代谢。
5、冥想练习 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以刚接触冥想的我来说,会很自然把闭上眼睛在心中默想视为祷告,前一阵子透过瑜珈老师的提示,身体躺平,搭配深层呼吸,放松全身肌肉,但心中杂念并无法马上放下,总还会想着等会晚餐要吃什么,要不会想起白天还没做完的事等。经过几次练习后,我开始想像身处在大自然某个地方,有时是辽阔草原或幽静山谷,享受放松思绪遨翔的自由。Santos教授的作法,每日用10分钟,以正念祝福的方式,放送给她身边在乎的亲朋好友,希望她们幸福快乐,感觉和祷告很像。大家有机会可以安排固定时间,从最基础的静心开始练习,有人会搭配背景音乐、引导式App帮助进入冥想,时间长短可依身体节奏来定,只要觉得差不多,就可停止,习惯建立后,慢慢会意识原力觉醒,看见超越情绪的自己变得更好更专注。
正因为我们活在一个想符合别人期待的社会,无形中把自己困在某个框架,要努力读书,要勤奋工作,好成就各种物质享受,却忽略自己的情绪,不断累积负面能量,才有现在流行语厌世的说法。没有觉察心理危机的人,持续累积不满,成为愤世嫉俗的一份子,否决改变的可能,对进步与成长没有自信。